今年6月28日,由貴州高速集團組織建設的都安高速(都勻至安順)正式通車運營。對于這條起于黔南州都勻市楊柳街鎮,止于安順市鎮寧縣楊家山,全長約276.324公里,設計時速100公里,總投資約430.78億元的高速項目,究竟是如何達成“綠色公路”“品質工程”示范任務的呢?
作為貴州公路建設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也是貴州首條采用雙向八車道標準建設的高速公路(惠水至長順段)。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綜合近30年的管理經驗,以“四型企業創建”為契機,打造“綠色公路、品質工程”為己任,數字化+BIM為技術手段,依托都安項目辦,不斷優化山區高速公路建設方案,提質增效,按時高效完成項目建設,同時也踏出了探索項目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步。
長久以來,對于高速公路建設一線的管理,都是采用現場管理輔以部分信息化系統的方式來開展,比較典型的場景是工程師到現場巡查或工作,安排或調度結束后,回到辦公室記錄相關事項或在某一個信息化系統內錄入數據,如果需要匯總數據了解現場情況或輔助決策,工程師再進一步根據自己的工作組織參建單位開展數據上報和匯總。
這樣的工作方式在面對現在建設管理對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需求越來越高,大量數據在建設過程中產生,已顯得“捉襟見肘”。
為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肩負著打造成“綠色公路”“品質工程”示范任務,都安項目辦一頭扎進了對如何提升項目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建設項目品質等方向的思考,歷經數輪討論優化后,一體化平臺便應運而生。
▲“一體化”平臺
早在都安項目的籌備期(2016年),籌備組在總結集團公司項目建設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結合道坦坦公司的研發能力積累,同時學習和參考了廣東、江蘇等發達地區項目管理優勢,認真梳理了項目建設管理的主體需求,形成了“分模塊、建體系、擬計劃、定措施、強雙屢”的都安管理“五步法”。
▲“一數一源”示意圖
▲“工程結構樹”示意圖
而一體化平臺方面也摸索修煉出了“一數一源”和“工程結構樹”兩大管理法寶,并于2017年下半年初逐步上線質量、計量等管理模塊功能,通過分部分項和清單形成邏輯架構的數據與業務流程,真正實現了分項工程進度完工、質檢合格,自動形成中間計量單,讓數據多跑路,提升了管理效率、進一步透明化管理流程、一定程度上規避了管理中的風險。
雖然有了這兩大管理法寶,但項目辦并沒有冒進,而是穩扎穩打,針對成熟的質檢、計量、資料存儲等功能全面使用,其他板塊采取招募志愿標段的形式,邊使用邊更新,最終又催生出了等效國標的項目建模標準、數字工程協同建設方案、新型工程模型建設方法、“松耦合”的BIM云平臺信息管理方法等創新技術的應用。
▲都安項目BIM主要實施內容
在都安項目辦努力下,都安高速已正式通車,在建設過程中探索出來的“數字化+BIM”技術也獲得了多項榮譽,其中獲2020年度中國公路學會“交通BIM工程創新獎”特等獎、第十一屆“創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大賽工程建設綜合BIM應用二等獎、2019年貴州省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20全球工程建設業卓越BIM大賽最佳實踐獎等全國性大獎。
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依托都安項目的探索,為高速公路建設管理數字化轉型的道路提供了一個可行性的方向,以高效、透明、便捷為核心的數字化管理將是今后進一步提升項目管理質量的重要抓手;BIM技術作為建設管理數據的管理與表達,提供了基于不同需求與層面的匯總與展示,是今后實現高速公路資產數字化,設計、建設、養護、營運全壽命周期精細化管理的一條可行路徑。
來源:都安項目辦
編輯:徐寧 穆青
初審:范靜
終審:陳煒